文物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近年来,九江市文广新旅部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以传承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为目标,多举措让文物“活起来”“传下去”,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近年来,九江市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区域性文物调查勘探等方面的实施方案及工作规定,落实落细文物改革目标和任务,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促进文物保护和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去年以来,九江市加强中心城区地下勘探工作,启动了寻阳城和荞麦岭遗址的发掘工作。2021年,全市共计申报评审49个文保项目,3处革命遗址入选江西省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普查登记工作,公布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新增馆藏三级文物3065件(套)。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169处,各级文保单位522处,馆藏文物共计46557件/套。
![1656390271881334.jpg 图片38.jpg](http://cdn.jzdata.cc/16563902806608.jpg)
文物治理水平不断加强。市文广新旅局主动对接省文物局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投入100万,建设设区市级文物安全监控平台,将中心城区国保、省保单位和博物馆纳入,目前第一期已进行验收,现在正推进将博物馆智慧微型消防站纳入二期建设,并推进县级平台建设。
创新能为文物“活”起来提供无限可能。市文广新旅局大力整合馆藏资源,加强数字化运用,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鼓励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完善重点文保单位消防基本设施。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优化了全市博物馆结构,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均得到了增加,全国等级博物馆数量排全省第一。2021年,新增国有博物馆2家,全市博物馆达28家。九江市博物馆、庐山博物馆、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获2020年度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优秀等次。九江市博物馆荣获第二批“全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
![1656390293290003.jpg 图片39.jpg](http://cdn.jzdata.cc/16563902931099.jpg)
积极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和专家讲座等社会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一致好评。九江市博物馆推出的《皓月流光镜耀千秋——九江市博物馆藏铜镜展》等展览在外省深受欢迎,进一步扩大了九江的影响力。
文旅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抓好与旅游的互融互通,整合“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文化遗产,以文物为支撑,讲好千年庐山、寻阳古城、长江文化、万里茶道的故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IP,把丰厚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九江市博物馆、庐山博物馆及中华贤母园被评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单位;九江市博物馆、黄庭坚纪念馆等博物馆积极推出特展走出省外,前往敦煌、云南、福建等地进行交流展览,扩大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