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在打造模范机关的实践中
“做示范、勇争先”
公共服务科:李勇
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全力“做示范、勇争先”的需要。今年局党委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制定工作方案进行规范,采取多种举措进行强化,为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在打造模范机关的实践中使实招。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每件事都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2022年上半年,为扎实开展公共文化示范区复核工作,我科认真调研,在4大体系50多个方面进行了摸底,为动员部署大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新增城市书房和新型阅读驿站8个,实地指导了德安文化馆、图书馆提升改造,参与了永修县、柴桑区、濂溪区文化馆、图书馆新建及装修布局,跟踪指导了共青城图书馆选址工作。我们在彭泽县开展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整合发展试点,组织全市业务人员现场进行了参观。在武宁县开展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区域分中心试点工作。同乡村振兴局开展了“文化润乡、旅游兴村”文旅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在永修县推动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旅试点,通过试点,不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建设旅游厕所30个。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打造模范机关实践中践行文旅人的力量。
二在打造模范机关的实践中见真情。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是与广大群众面对面的服务工作,服务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组织开展“书香赣鄱”全民阅读暨第十二届“读好书”活动。上半年,组织全市图书馆系统开展“读好书”活动,截至6月份,共开展各类活动87场次,其中线下59场次,参与人数达4.78万人次。大力实施亲民文化活动。今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347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258场次;各类讲座37场次;开展免费培训254场次持续打造文化活动品牌。2022年,我们持续打造“寻书”阅读品牌,经近二年打造,寻书品牌逐渐走进群众生活,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近二年来,全市新建城市书房和阅读驿站41个,藏书量26.5万册,达为106万人次提供服务,借阅量超71.5万人次。“寻庐讲坛”“红色文艺轻骑兵”等老品牌始终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去年组建“文化亲民联盟”的基础上,今年,深入开展文旅志愿活动,半年来,1500多人次文旅志愿者身影活跃在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文明城市创建、传统文化讲座、传统节日活动等系列活动。一件件面对广大群众的工作,在打造模范机关实践中践行文旅人的情怀。
三、在打造模范机关的实践中办实事。上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化非遗为抓手,深入挖掘高质量非遗项目,扎实抓好非遗传承和保护,不断强化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制定了市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传播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基地奖补办法。承办了全省“文化和遗产日”江西非遗购物节活动,整个活动为期2天,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和湖北黄冈近190个非遗项目,23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共计22.12万人参加,其中线下近4万人次,带动消费累计成交额近百万元,其中线上成交额23万余元,成交产品5139件,成交人次4228次。云上看非遗达关注度达200万+。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都市频道等12家媒体聚集报道。公布了4项九江市第一批红色非遗项目,申报了21项省六批非遗项目和市六批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了九江市首届非届工匠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了我画非遗评选,开展非遗小镇评估验收工作,开展了“我是小小传承人”——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优秀节目展演,常态化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商圈、进社区、进新时代文明中心等活动167场次。
下一步,我科将打造模范机关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一起落实,将各项工作穿透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