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燕呢喃,唤醒春风!沐浴着春天的暖阳,4月上旬,九江市文化馆的“寻星学堂”也如期恢复了课程。跟着“寻星”学才艺,追求美好新生活成为市民朋友充实业余文化生活的新选择。“寻星学堂”也因立足社区、面向公众的普惠性、便利性而深受浔城广大市民朋友们的青睐。
![1656392577621431.jpg 图片52.jpg](http://cdn.jzdata.cc/16563925922778.jpg)
“你点单、我配送”开启九江群文服务新模式
每天清晨,在位于浔阳区的湖滨社区文化小广场上,60岁的周本洁阿姨都会带上她心爱的二胡,和社区的一群姐妹们拉拉曲子。自从到“寻星学堂”学艺回来,周阿姨简直成了小区的居民眼中的明星,大家做梦都不敢相信,过去只会跳跳广场舞,在家买菜做饭的退休老人,如今拉起二胡也像模像样了。
促进全民艺术素养提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九江市文化馆举办“寻星学堂”的初心,它也是继市文广新旅局“寻书”、“寻博”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之后的又一个‘寻’字号的群众文艺新课堂、大课堂。自去年10月13日首期“寻星学堂”进社区在八里湖新区园艺社区开班以来,就赢得了社区居民们追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五花八门,如何精准满足他们的期待?为精准了解市民文化艺术需求,“寻星学堂”通过联系13个街道的书记和140位社区居委会主任,建立了九江“社区文惠群”,开启“你点单、我配送”的群文服务新模式,进行点单式辅导培训,较好实现了精准的群众文化服务供给。
白水湖街道花果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雷云峰喜滋滋地介绍:“我们社区居民唱歌的积极性很高,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唱革命歌曲,也准备成立社区合唱团,就在我们苦于没有老师指导的时候,正好得知文化馆有‘寻星学堂’进社区,我们在线上点单,希望有指导合唱的声乐老师给大家上上课,没过多久,九江寻庐合唱团的宋新军老师就来了,50个人的社区文化班,每天座无虚席,大家热情非常高,90岁高龄的老人满头白发,也和大家一起唱得津津有味呢!可以说‘寻星学堂’,就是咱们老百姓需要的群众文化大课堂。”
“每周公艺一小时”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当前,九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坚定,文化生活的充盈,让九江的城市文明更富有内涵。为实现九江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均等性和全覆盖,创建新时代具有九江鲜明城市个性的群文服务品牌,进一步夯实九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成果,市文化馆向全市艺术培训机构发出“每周公艺一小时”倡议,立足于每个机构的培训地点,向周围的居民提供公益的艺术培训。遍布大街小巷的社会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团队在接到市文化馆的邀请后,纷纷表示加入寻星学堂“每周公艺一小时”的培训服务中来,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培养社区群众文化骨干增添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助力九江文明城市创建,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1656392597730059.jpg 图片53.jpg](http://cdn.jzdata.cc/16563925979610.jpg)
九江龙韵琴行的老师们表示:“每周公艺一小时”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公益的艺术辅导培训,能向市民普及音乐文化,陶冶生活情操,提升艺术素养,为文明城市创建出一份微薄之力。”目前,全市共有5家社会培训机构自愿加入了每周公“艺”一小时的“寻星学堂”,共开设了40个艺术门类的课程。
多元化传播 满足了更广泛的群众文化需求
“政府指导、全民参与、社会分享、联动共赢”是“寻星学堂”办班的理念,社会力量的热情参与,更加激活了九江群众文化服务的一池春水。“寻星学堂”除了动态的走出馆门的线下上门服务和艺术培训之外,还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线上“寻星学堂·云课堂”和“线上+线下”的“寻星大讲堂”。“云课堂”至今已录制19期,“寻星大讲堂”各类文化沙龙、艺术讲座举办20场次,场场受到群众欢迎。而且这些内容都通过数据的采集上传到网站上实时直播,实现了“云”上的分享,极大地提升了群文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踏遍青山人不老,风景这边独好。“寻星”——这颗闪耀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浔城大街小巷的群文新星,未来还将继续以高品位策划、多元化构架和全媒质传播,在九江文旅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绽放出满园春色的熠熠“星”光,点亮九江文化惠民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