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文化惠民,百姓搬个板凳家门口看戏

时间:2022-07-06

    文化如何服务于老百姓?如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以文化志愿服务队“送戏下乡”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将文艺精品送到基层,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百姓心坎上。将“把握人民需求、真情凝聚民意、真心服务百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到了实处。

    7月3日14时,在都昌县新世纪广场,拿着小凳子前来看戏的群众陆续赶来,此时离戏正式开演还有半个小时。

图片9.jpg

在都昌县新世纪广场看戏的群众

 “以前看戏要买票,还要走老远的路到剧院去,现在送戏到家门口,拿个小板凳坐过来就可以过足戏瘾,党的惠民政策真好!”家住附近的邵大爷一边轻摇着手中的扇子一边说,“听说前几天志愿服务队到乡下演出去了,今天在这儿演,就过来了。”

    此时台上的戏尚未开演,邱团结正蹲在戏台上检查音响设施,他的短衬衫后背已被汗渗透。

    邱团结是都昌县文化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也是该剧团团长,谈起近几年“送戏下乡”,这位都昌老百姓眼中的“快板王”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图片10.jpg

都昌县新世纪广场文化惠民演出

    据邱团结介绍,文化志愿服务队是2016年成立,主要成员有26人。以“面向社会,服务百姓,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唱响都昌,助力都昌文化大繁荣”为宗旨,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我们下乡演出先宣传,再演戏。有时在演戏片场休息时也‘插广告’,比如现场有奖问答等。内容都是结合当前新时代文明文化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宣传文明卫生、扫黑除恶、交通安全、反诈骗、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共有123个剧本,有传统的经典黄梅戏《秦香莲》《天仙配》《巡案斩子》等,也有《郑小娇》《杨三姐告状》等连台本。截至目前,2022年共走了蔡岭、和合、西源、周溪等十多个乡镇,82个自然村,演出160多场。一般到一个乡镇会走2至3个村。”邱团结说,“老百姓的反响非常好,要我们多下去演出,我们的演出非常受欢迎。”

    事实也正如邱团结所说。15时,广场上看戏的已明显多起来,10多棵大樟树下坐满了人。放假了,很多中小学生也来看戏,在现场有奖交通知识问答中,一名天宇小学的学生就获得了一条崭新的毛巾,他很开心,“以前很少看黄梅戏,现在才知道,演出过程中还能抽奖,还能学到很多普法知识,我很喜欢这种现场感。”

    凝聚群众,以文化人。送戏下乡不仅给老百姓带去一场场“文化盛宴”,也让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邱团长的快板说得好,他擅长将都昌老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与党的政策结合,把乡村文明,生态环保,反诈防骗等知识融入到都昌农村的家长里短之中。这种宣讲给农村带来了精神活力。”剧团成员、安徽演员梅拂晓说,“其实,剧组幕后的付出也很多,很少有人知晓。”

    “有演出任务时,我们一般中午12点在家吃过饭就集合出发,主要是考虑到村民上午没时间看戏。下乡时共3辆车,其中衣服、道具8箱,彩屏6箱,灯箱3箱,显字屏2箱,舞蹈用品、电脑、音乐设备各1箱,单设备就满满一货车,所有的人都动手搬。”道具师邱水娥说,“遇到晚上有连场演出,如果所在乡镇没有安排的话,我们就吃方便面。”

    “不增加人民的负担。”邱团结说。

    问及哪个剧本受到百姓欢迎时,梅拂晓笑着表示,古装剧《四媳抢婆》、历史剧《马前泼水》剧情生动,贴近生活,很多老百姓喜欢看。邱团长的“三句半”快板,更是剧团的经典剧目,他自导自演,台词创作、演出、打快板,一个人完成。他用本地方言说唱,生动幽默。内容因时因乡因俗而异,最重要的时代感特强,老百姓都爱听。

    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喜欢?邱团结的声音在台上大声响起,“今天下午的演出到此结束,大家晚上7点半再来,好不好?”

    “好!”台下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回应告诉了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