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向江图强看九江

时间:2025-10-10

向江图强看九江

——九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综述

匡庐之声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雷 郭长国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雏形已现。


大江奔涌,长风浩荡。


又是一年金秋时,满目皆是新“丰景”。


520万九江儿女不会忘记,两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考察江西,首站来到九江,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赋予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定位,为九江未来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标定了新的高度。


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的奋斗坐标。


九江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最大机遇和最强动力,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紧扣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工作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放思想、向江图强,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以实干实绩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厚爱。


时光,镌刻下奋进者的坚实步伐,也见证着激荡人心的九江新图景:


一举摘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九江港迈入2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大关;


主要经济指标全部由负转正,绝大多数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


今日之九江,朝气蓬勃、锐气昂扬。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一期、二期。



向江图强,大道如砥。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九江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全面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学之愈深,行之愈笃。


从“第一议题”、书记领学、交流发言到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重温总书记讲过的话,九江真正把总书记在考察点时、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践行嘱托,定目标、明路径、提措施。


出台《中共九江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的决定》,同步制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枢纽等8个方面的专项落实方案,构建“1+8”的贯彻落实体系,印发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重点工作321项,细化具体任务499项。


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


围绕如何干出“走在前”的业绩、展现“勇争先”的气势、扛起“善作为”的担当,从哪些维度“解放思想”、用哪些办法“开拓进取”、就哪些方面“扬长补短”、在哪些领域“固本兴新”,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1+8”年度任务推进落实情况汇报,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分县区、分专题开展调研督导,通过听汇报、看项目、现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等方式推动落实,相关市领导分头深入挂点县(市、区)或分管战线督促落实。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真正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工作、贯彻到行动、体现到实效。


坚定扛牢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责任,九江大力开展制造业、文旅、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了一些难点问题,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


成绩,有目共睹!


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第7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5.6%,较2023年同期加快6.5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较2023年同期加快1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较2023年同期加快3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



向江图强,工业是先导,实体经济是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本地辩证看,方能找准着力点。


九江深化落实全省“1269”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锚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三大路径,着力构建体现九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


扬长补短是重要方法,固本兴新是科学指向。


方向对了,结果也就对了。


石化化工是九江的支柱产业,也是九江第一制造业集群。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不仅在短时间完成了PX项目的超常纳规和全面开建,迈出“减油增化”的关键一步,开启“再造一个九江石化”的新征程,而且下游的PTA、PET项目都已基本明确投资主体并在同步推进,正朝着打造长江经济带千亿级炼油芳烃一体化产业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行。


回翻日历,九江“再造一个九江石化”的日程清晰标注——


2023年11月6日,年产150万吨芳烃项目可研报告顺利获得中国石化批复;


2024年2月27日,项目推进会举行,标志着项目从纳规核准进入实质性落地建设的快车道;


2024年12月30日,芳烃联合装置桩基开工,项目全面转入现场实施阶段;


2025年9月15日,芳烃项目首批超限设备——分离塔从制造厂经海进江抵达中铁九桥码头,标志着大件运输正式拉开帷幕;


……


龙头引领,群“凤”而至,聚“链”发展。


九江在全力推动石化产业园内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助力九江经开区围绕芳烃产业链靶向招商,积极推行“链主”招商模式,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许多相关产业链企业慕名而来。


火热的季节,九江工业经济活力尽显——全市累计新增百亿企业4家,总数达到8家;新增千亿产业1个,总数达到2个;新增千亿园区1个,总数达到2个。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九江大力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的坚定实践。


——传统产业改造成效突出,完成1046家企业数字化改造,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成功创建15个国家级5G工厂,纺织服装、有机硅、石化化工入选省级“产业大脑”。企业数转投资49.6亿元,带动技改投资增长38.6%。


——新兴产业培育势头强劲,德福科技跨国并购后产能达到19.1万吨,全球第一;星火有机硅“凤凰”项目建成投产;修水模具产业创新平台共享发展模式成为山区工业典范;新江洲船舶重工、翔升造船成功重组;心连心二期、国能神华二期、天赐锂电材料延链补链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航空和人工智能“4+1”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彭泽核科技反应堆、瑞昌核物理研究院项目有序推进,“低氘水、20项目”正在申报核准;大湖塘钨矿钨产品冶炼技扩改项目开工,一期年底可实现投产;重塑能源氢燃料电池项目开工建设;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在共青城建成运营,瑞奇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鄱阳湖智算中心一期300P算力投用,二期700P启动建设,全部建成后将达到2500P算力,成为辐射全省的绿色智算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131家、36家,总数分别达到775家、80家;新获批科技领军及入库企业6家,全省第二;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1家。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九江分中心揭牌运行,庐山植物园正式纳入国家植物园创建候选名单。


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九江制造业正乘“数”而上、“新”有所往。


九江石化产业园内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现场,各施工节点“热气腾腾”,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



向江图强,九江从来不乏包容与开放的胸襟。


作为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版图中,九江处于什么位置?有着怎样的优势?肩负怎样的使命?决定着九江的未来。


“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面对新时代的时与势,九江自我定位的“角色”分外鲜明——着力打造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且越发积极和主动。


跑湖南、奔湖北、赴安徽、到上海……为的就是多看一些、多听一些、多学一些、多邀一些,多方位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九江全力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大文章。


——成功争取全国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第二批城中村改造扩围、国家产融合作、北斗规模应用等国家级改革试点。


——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期”“入企扫码”等制度,安静期内入企检查次数较往年减少80%以上。


——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上海市金山区建立“金九”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武汉大学、华中科大战略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辐射和科创成果转化。主动融入南昌都市圈和赣江新区发展,与南昌联合成功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水陆空无缝对接、“公水铁”多式联运、通关贸易一体化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看,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庐山站东站房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一期全线通车,红光港区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G105北澳线西移涉铁先导工程、瑞昌至武穴过江通道计划年内开工,通武高速年内复工;上港码头二期基本完工,下巢湖散货码头前沿工程完成90%。


听,一个个承载平台正在激活黄金水道的澎湃动能。九江港扩大开放至瑞昌、彭泽港区,沿江港口全贯通开放格局形成;新增九江至俄罗斯、日本国际直航,九江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条,铁水联运主要站点达29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过实地验收。


2024年,九江港货物吞吐量2.23亿吨,排名全球港口31位,较2022年前进9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今年1~8月,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亿吨,同比增长10.37%;集装箱吞吐量65.76万标箱,同比增长13.01%。


成绩单的背后,一个胸襟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宽阔的九江,清晰可见。 



向江图强,把九江打造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是时代赋予九江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九江市正以文旅攻坚行动为抓手,促进文旅多维度融合,加快推进区域文旅中心建设,做实唱响“悠然庐山、诗画九江”文旅品牌。


爱“打卡”的市民发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每周都有新变化。岸线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已在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市民开放;龙开河码头、外贸码头即将完成搬迁和移交;南浔1907铁路遗址公园项目计划今年10月底前开工……


长江之畔,九江正以长江为轴“上新”,让千年文脉更有看头。


九江城区段的浔阳楼、琵琶亭、锁江楼修缮一新、串珠成链,成为中心城区新的文化地标;


湖口段以九江舰爱国主义军事教育基地为载体,集中展示了长江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再现了先民采矿炼铜、金道锡行的壮观景象,让历史与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彭泽狄公楼生动展现了唐代名相狄仁杰“由孝及忠、由家而国”报国情怀,五柳书院展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


……


2024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接待游客量2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倍,有效推动了引客入城,改变了以往游客“只知庐山不知九江”“上庐山不落浔阳城”的局面。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泓水,随着时间的变化,九江何以把文旅品牌越擦越新?


点睛之笔,在于以庐山为龙头、以长江为纽带、以文化为根脉,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着力推动景区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大体系。


——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推动庐山改革发展,机构职能优化、交通体系优化、不动产确权、国企改革等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全力推动庐山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庐山天下悠”展示馆、庐山植物园山南分园、杏林文化园建成运营,白鹿洞书院改造提升、庐山博物馆等项目加快推进。今年1~8月,庐山核心景区购票人数达218万,超过去年全年总人数。加快庐山西海“体育+旅游”品牌塑造和国家级研学营地建设,成功获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正在全力推进庐山西海与庐山、武宁联合申报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九江城区段三期项目开工建设,湖口段、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彭泽狄公楼与五柳书院正式建成开放。举办演唱会、马拉松、龙舟赛等一批大型活动,打造九动梦工厂、九江之夜等一批消费业态,引进开心麻花、喜来登酒店等一批头部品牌,首发经济、暑期经济、清凉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持续升温加热。


——全力推进环庐山、环庐山西海民宿集群和武宁长水村、修水双井村、庐山秀峰村等一批高品质民宿小镇建设,致力打造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的微度假最佳目的地。入选甲级旅游民宿1家、乙级民宿2家、丙级民宿4家,获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8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家。


今年1~9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420.13万人次,同比增长10.28%;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46.82亿元,同比增长10.38%。


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其力已聚,其势已成。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向江图强的气魄,升华于“生态优先”的发展智慧。


浔阳江畔,留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这里,满眼翠绿,碧波悠然。


“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点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生态,是九江的命脉。


绿色,是九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2025年7月24日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九江荣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标志着九江湿地生态保护成就获得国际认可,为江西增添了一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新名片。那么,拿下国际性认证,九江凭什么?


答案,藏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筑牢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的行动里。


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长江干流九江段断面连续七年保持Ⅱ类水质。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大力实施317个长江大保护重大项目。全域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建设,顺利通过现场复核。荣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六湖九河”水环境治理,获批全国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试点。


这些日益优化的生态空间,正是绿色九江的底气所在。


这份底气如何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九江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推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全省率先开展排污权储备交易改革,累计出让储备排污权253宗,交易额4615万元。在全国率先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通过网上公开挂牌成交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16单,成交价款86.53亿元。完成全省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发放全省首单节水型企业“节水贷”。江铜铅锌、心连心入选工信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


守一方青绿,醉人间美景。


九江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步伐不会停歇,这份“护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坚持,终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出更加恢宏的绿色篇章。


治理后的“两湖”水清岸绿。



向江图强,精彩的“三农”故事跳跃在这片热土上。


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怎么抓?总书记深邃思考,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重大部署:“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秋天,从不辜负每一颗向上的种子。


晨曦初露,永修县三角乡万亩稻虾田已泛起粼粼波光。挽起裤脚,踏着露水步入田间,拨开稻丛,只见虾儿穿梭,稻穗低垂,一派“虾跳禾丰”之景。


秋意渐浓,修水县杭口镇的江西山谷蔬乡农业产业示范园蔬菜生产大棚内,却是春意盎然,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装车。 


……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看,喜悦的锣鼓敲起来了!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开幕式在永修县举行。广大农民群众登台当主角,大家载歌载舞,歌颂劳动,礼赞丰收。


乡村振兴,用“丰收”作为九江这两年的注脚最合适不过。


——水产、茶叶、油料、禽蛋“四大攻坚”成效显著,近两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7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超9万吨,全省第一;


——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茶园3.7万亩,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品牌价值位列全省绿茶、红茶品牌价值榜首;


——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76万亩、产量超21万吨,均列全省第一;


——禽蛋产量保持高增长,全市鹌鹑存栏1300万羽、蛋鸡存栏1000万羽,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二;


——深化落实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培育超亿元企业107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


百村百面,生机无限。


九江聚力打造昌九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四融一共”示范样板村82个,建设新农村点3245个、示范类美丽乡镇88个,新改建农村户厕8.56万户、农村公路378.3公里。柴桑区获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修水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从长江之滨到鄱阳湖畔,从庐山脚下到幕阜山边,乡野之间,振兴之路,步履铿锵!



向江图强的终极意义,在于为民造福。


“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人民群众的事情,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孙家垅社区,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三多”(违建多、矛盾多、老人多)老社区,如今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鲜活样板——共享球场欢声笑语、幸福食堂香气四溢、便民设施触手可及。


何止老旧小区改造。放眼全市上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一批接着一批在推进。


——扎实办好人大代表票决的十大类25件民生实事,有效办理人民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获批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2022年增加3489元、2748元;


——实行集团化办学改革,新组建30个集团和12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84所、增加学位3.8万余个;


——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市直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能力提升,新增2个国家级、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均达到紧密型标准;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举摘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极大提升了九江的城市形象、极大振奋了市民的信心决心;


——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市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连续5年保持上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近两年均呈现同比下降趋势。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百姓的“需求清单”正在转化为“满意清单”。


如今,不论是老居民还是新市民,不论是外来的就业者还是扎根的企业家,他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更愿意为这座城市打拼。


人与城,正在双向奔赴。


家门口的智慧菜场,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党建引领,是向江图强的核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这无疑为九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九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锤炼党性、严明党纪、纯洁党风。


连续两年以作风建设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扎实开展“改作风、强担当、优服务、抓落实”专项行动,大力开展“一顿饭、两条烟、三节礼、‘四方’娱乐”专项治理,累计查处“四风”案件2808起,处分1910人。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超常规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加力度、清风正气在身边”。


……


梳理近年来九江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无论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还是高品质生活的不断创造,都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离不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持续高涨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如今,九江大地之上,旗帜鲜明讲政治成为自觉,纪律严明守规矩成为常态。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新的奋斗征程正在开启。


九江,向江图强,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