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回响,何以激荡千年?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洪永林
情满中秋大中路非遗长桌宴。
潮涌长江,迎风起舞。“百团汇演·礼赞长江”长江经济带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在浔阳江广场拉开帷幕,奏响了一曲百花齐放的文化交响盛宴,两年来,从长江沿岸城市学子新春音乐会、“礼赞长江·歌颂祖国”国庆75周年群众文艺演出,到“艺动浔阳·情系长江”赣鄂皖三省黄梅戏名家名段演唱会;从“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到长江经济带书画名家作品展;从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和平长江》的笔墨春秋到纪录片《鱼面》的光影叙事等,文化脉搏的强劲跳动,在九江大地激情奔涌,长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活力在这片热土上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保护传承
长江文脉绵延不绝
诗画九江,文脉悠长。
九江,因黄庭坚的故事浸润风雅,南山崖石刻,镌刻着他的笔墨余韵;修河碧波,流淌着他的诗魂悠悠;九江,因李白的笔墨尽显奇秀,三叠泉飞瀑,奔腾着他的诗意豪情,山涧漱石,传唱着他的诗音回响。
彭泽县板龙“盘舞”,万人瞩目。
都昌县苏山乡佑元湾村“赛灯粑”活动。
两年来,我市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步履坚定,白鹿洞书院,陶渊明、周敦颐纪念馆的改造提升,江西诗派、庐山画派的时代价值挖掘……千年文脉焕发新生;百年大中路、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姑塘海关旧址的文化脉络梳理……一处处微改造、精提升,让九江的历史街区、建筑等一座座有形的载体,呈现出绚烂多彩的长江文化。金秋的长江九江段凉风习习,天高云轻,循着长江岸线,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自西向东入赣的首个标志性项目——瑞昌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看到,新建成的公园游人如织,这座集考古、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仅投入使用一年就吸引了游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进入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游客戴上AR眼镜,就能穿越时空体验古人的采矿过程。该遗址公园的建设,让沉睡的铜矿古矿场焕发新生机,游客能沉浸式体验中国青铜文明的璀璨起源,聆听三千年青铜文明激荡的回响。
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对琵琶亭、浔阳楼、锁江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创意展示、活化利用,琵琶亭景区打造沉浸式灯光秀,运用激光水雾和声光布局技术,将《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夜还原为可视、可感的诗意世界,游客在光影交错间,恍若穿越千年,与唐诗共鸣,这种“数字+文学”的创新融合,不仅提升了游览体验,更让长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重新编排《课本里的九江》书籍和情景剧,让九江灿烂的诗词文化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走进湖口山江湖生态文明展示园的石钟楼上,古老戏曲青阳腔的婉转音韵在耳边萦绕。千年文脉与长江文化在彭泽县交融共生,马当要塞文化园、狄公楼、五柳书院等文化新地标、新景观成为传承千年文脉的新载体,《彭蠡古韵·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画说彭泽非遗》《我家住在长江边》等出版发行,长江文化民俗踩街活动的开展,串联起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与田园诗韵的长江文化,让“千年古县治”的文化底蕴愈发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精品创作
长江文化生生不息
潮涌千年,激荡回响。
九江诗词文化灿烂辉煌,长江文化得天独厚,传承文化基因,延续文化根脉,以文化之力铸时代之魂是九江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使命。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艺创作出新出彩,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聚焦重大主题、勇攀文艺高峰,创作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广播剧《禾下乘凉梦》和网络文学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摘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桂冠,让“九江创作”响彻全国;原创长篇报告文学《和平长江》作者、九江青年作家徐春林说:“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新使命,作为九江的青年作家代表,我要继续扎根长江,潜心创作,用手中的笔描绘九江的万千气象,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长江文明、生态文明的好故事。”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凌翼长篇报告文学《大江长卷》创作获得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它是一部扎根长江经济带生态实践的恢宏之作,记录长江大保护战略下的绿色蝶变。
“经过大半年的潜心创作,已进入文稿打磨提升阶段,我们一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心用情展示好、阐释好长江文化赋予九江的生动故事与时代价值,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贡献文艺力量。”今年3月,长江文化精品主题创作在市文联正式启动,参与创作的作家们个个信心满满,富饶灿烂的长江文化九江篇章,给予了他们丰富的文化艺术滋养。记者获悉,此次长江文化精品主题创作是九江市深入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部署,作家们以九江文脉为主线,以九江历史为窗口,以九江地缘为背景,书写九江的山水文化、诗词文化、书院文化、杏林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商贸港口文化、戏剧音乐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建筑村落文化等,展现长江九江段的美丽新画卷,聆听152公里九江最美岸线的滚滚浪潮与时代回响。在满目金黄的收获季节,这部令人期待的文艺精品呼之欲出,成为全景式记录和反映长江文化九江篇章的百科全书。
匠心守护
长江文明璀璨绽放
滔滔江水,古韵今风。
两年来,文物保护传承绽放异彩,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稳步推进,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00多处;新增66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九江市文研(非遗)中心荣膺“全国先进”,“非遗新火种 传承生力军”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市博物馆《江河撷珍》特展入选国家推介,让长江文明在这里璀璨绽放;样式雷非遗研讨会、青铜文化笔会,让历史遗产与当代对话。全市上下以匠心守护文明火种,千年遗产在保护中绽放新生。
浔阳文化与美食亮相贵州村超。
群众文化事业百花齐放,“每周有戏”“湖边艺站”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课本里的九江》书籍和情景剧获得群众广泛赞誉,117家城市书房、一座座阅读驿站、一处处文化驿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徜徉知识海洋,悠享阅读时光。全年1.9万场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让2306万人次参与,共享文化之美。文旅产业高潮迭起,新签约项目47个,190亿元资金注入文化发展新动能;从纪录片《一代宗师黄庭坚》的拍摄到《大唐诗人传》在央视播出;从修水祈福工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到湖口五洲特种纸业跻身“江西文化企业20强”,从江西首届文博会20项“白鹤奖”到深圳文博会九江文化元素的精彩亮相;九江文化正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未来。
千年书院——白鹿洞书院。
奔腾的滚滚长江,沉淀了大江大河的澎湃气势和柔韧性情,也孕育了灿烂悠久的千年文脉,见证了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新时代的九江,正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思想引领更加有力、文旅融合振翅齐飞,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