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九江有好巳 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浔城英才“乡约艺起学”乡村美育教育实践——2024年度市文广旅系统人才工作系列报道六

时间:2025-01-30
2024年,“‘乡约艺起学’乡村美育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申报“浔城英才”培育类创新领军人才项目(人文社科类)获批。同年10月启动调研。项目负责人为九江市文化馆原馆长刘炜红。李季、祝福、吴凌波三位同志协助。
该项目是以2023年8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的九江市文化馆惠民服务品牌“乡约三部曲”中的“乡约艺起学”为抓手,主要着眼于乡村中小学美育素养提升,通过师资力量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培育来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美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美育实践能力,进而促进文旅农结合,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自立项以来,先后走进濂溪区姑塘镇东湖小校、濂溪区高垅中小学、濂溪区南山学校、濂溪区二小、湖口均桥镇江桥中心小学进行调研,对各校美育建设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并就如何补齐资源短板、提升美育师资力量、丰富学生美育实践活动与各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研讨。
通过调研,精准掌握了县市区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理论实践结合、师生同步提高的工作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配套了专人负责项目跟进和信息采集,为人才项目的有效推进和美育计划的科学实施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指南。

在濂溪区二小调研

在湖口江桥中心小学调研

在濂溪区南山学校调研

在濂溪区高垅中小学调研


为更好培育广大学生的美学兴趣,首先从非遗的手工技艺类和戏曲类着手,邀请了竹编非遗传承人田先敏先生、剪纸非遗传承人谷中和先生、戏曲传承人冯素珍老师、民间绳编艺人潘儒甦老师分别在濂溪区南山学校和二小授课,并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极大调动了学生乃至老师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展示增强自信。选派湖口均桥镇江桥中心小学的葫芦丝表演队参加九江市文化馆年终在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办的“一校一品”成果汇报演出,展示了学校的美育建设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在濂溪区两所学校举办“非同寻常的我”非遗技艺类手工制品联展,调动学生在美育实践活动中的“比学赶帮超”的自强意识。通过手工实践、戏曲表演和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戏曲教学

剪纸教学

竹编教学

绳编教学


除非遗外,项目还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提高,在诗词、音乐、美术等方面也予以多元化输出。在湖口江桥小学,除了对学生开展葫芦丝培训和组建葫芦丝演奏队之外,还邀请九江学院徐波老师开展了新学年“诗词第一课”活动,为师生讲授诗词教学的引导和欣赏,并向学生赠送“诗意九江”包书皮,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对中华诗词美学的情感和认知。其次,还广泛邀请多所学校师生走进文化艺术中心观摩戏曲、音乐会、话剧等大型演出,拓宽了乡村学校师生对美育认知视野,提升了审美认知。

湖口江桥中心小学葫芦丝捐赠仪式

邀请农民工子女看戏

徐波博士讲课

邀请南山学校学生观摩演出

邀请东湖小学学生观摩演出

邀请高垅中小学学生观摩演出

为了保护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积极性,项目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长期坚持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予以鼓励。比如赠送蒙曼老师签名的书籍《四时之诗》,颁发小奖状、拍摄短视频展示等方式,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荣誉感和自信心。
      

蒙曼老师签名的书籍《四时之诗》

除建立学生鼓励机制外,还要求建立老师跟班学习机制,以培养“带不走”的美育老师,增强可持续教学能力。同时,着手配合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美育艺站”,希望给师生们营建一个可以永远得到艺术熏陶的文化空间。


自夏季开学以来至今,学生们在美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提升了审美能力和艺术悟性,提高了艺术活动参与融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一点一滴增强了文化自信,进而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向往。校园的文化生活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面貌,老师们也在跟班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提高。项目的实施,获得学校师生和家长们广泛认可和赞许,积累了宝贵的美育实践经验,奠定了可持续开展和推进的基础。
   


2025年,浔城英才“乡约艺起学”乡村美育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旋律,以“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目标取向,以“浔城英才”人才项目为抓手,以“纵向做实、横向带动”为思路,以“乡约艺起学”为定位,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开展系列乡村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打造“美育乡村艺起爱”乡村美育志愿服务队,建立“美育乡村美育特派员”机制,拓宽美育实践活动开展面;筹建“美育艺站”示范项目,举办“美育乡村·艺润乡土”艺术沙龙,让更多师生得到更可持续的艺术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继续开展“让乡村孩子走进剧院”艺术实践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的高品质艺术观摩学习机会;打造“美育乡村·一校一艺”特色文艺队,充分展示美育实践活动和建设的成果,实现美育实践活动示范引领效能,着力拓展乡村美育教育阵地,大力推动乡村美育实践工作的开展,为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有力的支持。